你怎么看待佛系恋爱

每一种佛系恋爱背后,都藏着一颗不佛系的心。

比如,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常见的两类,平时面对感情问题,都表现出一种佛系姿态,从不主动争取,觉得恋爱这事无所谓,自己一个人也挺好。又或者是那种多次恋爱的这类人,换恋人速度很快。他们觉得这些恋人没有一个是真正喜欢自己的。这两类人都有相同的特点,都对美好纯良的感情抱有期待,每当看到很甜的电影、剧或者现实恋情,嘴上不说,内心也会动摇,然后心生向往,并告诫自己也一定要做这样的人。可实际上,也都失败了。

正所谓“知行不合一”,人的心灵和行为,时刻会因为外部因素产生矛盾。

当我们无视这种矛盾带来的痛苦,从此逆来顺受,“也行”、“随缘”、“凑合”、“就那样吧”等等这些也都成为了佛系恋爱的常用词汇。

佛系恋爱其实分为两种情况,第一种是恋爱前,第二种则是恋爱中。

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。

我相信,在大家生活圈子里,一定有那种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孩、女孩,可对于自己的恋爱始终提不起兴趣。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如此,谈过两个女朋友,最后都以分手告终。打那开始,对于恋爱这个事他从来都是随遇而安,绝不强求,平时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,看起来也没什么时间谈恋爱。跟他聊过之后发现,“无欲则刚”这四个字让他用得炉火纯青。

这样的原因在于,当他不过分奢求幸福的感觉时候,也不会被幸福的代价所伤害。更何况,当代社会恋爱节奏速度都很快,彼此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都不一样,情话一套套说的比唱的还好听,一切爱情承诺都显得匮乏。这个时代,好像谁离开了谁,都能活得挺好,反正时间会冲刷一切,与其忍受失恋的痛苦,还不如独善其身,在花花世界里守护内心的宁静,这也的确是一种逃避问题的选择。

不过,逃避问题的坏处是将来注定被所逃避的问题吞噬。

当我们在恋爱前就已经抱着佛系的态度,其后果,可能是一直会对真爱产生犹豫心态,这就像法国经院哲学提出的“布里丹效应”,面对选择犹豫不决,左右都不想放弃瞻前顾后,最后很有可能丧失获得真爱的机会。

我们再来说说第二种。

比如,我们生活中时常察觉到那种白开水式的神仙情侣,无声中恋爱,无声中分手,好像这段恋情根本没什么特殊意义,平时里表现出来的恩爱,都只不过是作为情场老手的一种条件反射。他们的内心已经磨炼得足够坚硬,谈恋爱并不在乎对方是谁,只是身边有个人就可以了,没有喜悦和难过,恋爱前后的状态完全相同,因心动而产生的患得患失更不可能存在。反正对方说什么都行,心里也并不在乎,倘若吵了一架,立刻说分手再见,心里也不会产生一丝波动。

说其原因,对他们而言,“恋人”一种替代品,只要能达到择偶标准的另一半,都可以成为恋人。现在社会诱惑足够多,年轻一代的快感越来越容易满足,传统的男女关系本质也在发生变化,彼此防备成了常态,反正谁也别耽误谁的时间,高兴便在一块,不开心就分开,反正这个时代选择很多,都没关系。

这种在恋爱中产生的佛系行为,其后果会让自己一直处于持续丧偶的状态,毕竟在情感世界里谁也不去相信,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,伤害过后一旦适应了腐朽的感情,那未来势必会带来心灵上的空虚。

佛系恋爱只能为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,犹如划火柴的瞬间,当火光熄灭,我们又于无尽的空虚中幻灭,然后在恶性循环的煎熬中等待下一次因被爱而带来的点点愉悦。我们不敢让任何人永久地停留在生活里,于是做惯了彼此的过客,最后我们谁也不爱,只爱自己。
分享到: